首页 > 敬威郁雪 > 第32章 牵挂

我的书架

第32章 牵挂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赵慈事变后。敬威本欲加赏庞德、文聘、史万宝、王俊、焦触等活者。以及追忆,段凝、申耽等逝者。但最后除了死者以及不能言语的庞德外无人原意接受这所谓的救主之功。

在事后文聘主动来寻敬威请罪道:“全因末将玩忽职守,摆了这出宴席才至主公险些遇害,庞将军昏迷不醒,以及数千万儿郎冤死火海……今愿受罚,削去官职为一小卒为主公效力!”。

“仲业休要多言,亦是吾之疏忽才酿成大祸。唉,既然都不愿接赏,那就罚吧!你要镇守城池,降职是没可能了,随我一起去慰问一下那些死去弟兄的家属吧!”敬威道。

在无数的小说中,或者在高权着眼中。士兵的死亡只是一个数字,没有人在意过他们的家庭。无名无姓,只是因为一个无人知晓的理由铸成血肉长城,然后无人知晓的死去,死后依旧无名无姓,入土之后也无人问津。在这样的乱世中,怕是入土都难,荒野一抛省时省力,还能防瘟疫。

这次事件后,几乎所有人的视线都在昏厥的庞德身上,包括文聘也是来来回回的关切着庞德。当敬威说出这一句话后,文聘整个人仿佛雷劈一般,原来自己早已忘却了最初的目的。多少底层爬起的人,都抱着为了百姓们安居乐业而挣扎着。可当在权力的游戏中,这一切就只是过眼云烟一般了。

文聘脸上的疤痕不知为何隐隐作痛,痛到不争气的热泪盈眶。牵挂这东西啊,无论地位如何。都是一个人心中抹不灭的哀伤吧?“末将领命!”文聘单膝跪地,热泪盈眶的抱拳道。

“末将吗?”敬威再一次感慨之后,便带着文聘出门。半路上正遇到了史万宝,其中的对话也多于文聘类似。只是对于敬威要一一慰问死者家属这事是什么看法就不得而知了。但此刻只要不傻,便知道必须跟着。

“大人,能亲自来访。我家丈夫也算死得其所了!还望大人记住这是我儿江三。他日必为大人效犬马之劳。”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一边哭丧着脸一边还毕恭毕敬的说着。

“我儿?我儿死了?大人,我儿死了?劳烦大人告知老朽了……”一位老者从一开始的惊讶到最后的黯然无神的说着。

……

无数的亲人就是如同这样哀伤、哭泣。却又毕恭毕敬。

可他们不应该是恨我的吗?是我剥夺了他们的牵挂啊!这就是所谓的儒学吗?到底是好是坏呢……也许这样做确实能收买人心,敬威也承认有这样的想法,但这样做的初衷确实只是对那些无辜的死者家属表示慰问。甚至希望他们打骂自己几句,心里也好过一点。可结果却是如此。

敬威为什么能够会在意这些小的不能再小的士卒?因为他是个大慈大悲的圣人?不,只是敬威感受过弱小的悲哀以及权力的熏陶而犯下的罪孽。每一晚的梦中,都会想起在火海中哭嚎的普通百姓。这样的慰藉不过是毫无用处的自我救赎罢了。

这次事件虽然死伤惨重,但真正是宛城人的并不多。绝大部分都是黄巾降兵或者外地兵,亲人是否还存活于世都无人知晓。或许远方还有一对年迈的老夫妻守着家门等待着孩子的归来,可无论多久也等不到一点儿消息。这就是乱世……

敬威要拜访的人并不多,但每造访一家都要有莫大的勇气。这不是在电视上看连续剧,是真真切切的生离死别。那样的哀伤,只是在旁都于心不忍。敬威是多么希望不要告诉他们真话,留给他们一丝希望。但那样的煎熬只会更加难受吧?

“拜见太守大人。”严高年迈的身躯作揖道。在慰问一烈士家属时却意外的遇上了严高而身旁正跟着敬智。这着实令敬威有些糊涂遂问道:“不知严老先生,来此有何贵干啊?”

还不待严高答话,敬智却抢着回道:“严老师说‘哥哥你事情多,要忙。’带着我来替哥哥你慰问一下牺牲士兵的家属。”,一旁的严高也立马跟着说道:“将士们,以命保吾等平安,好好照顾他们的家眷也算告他们在天之灵了。唉!都是老朽的过错啊!未能辨别出这赵慈居然是如此狼心狗肺的东西!”严高的每句话都讲的声情并茂的,加上苍老的气息。显得极为哀伤、气恼、懊悔……总之该有的神情他应有尽有。

此时在一旁抱着孩子抽泣的妇人也起身说道:“严老,这怪不得你。若非您,怕是我这一家子早在去年寒冬就饿死街头了。是您救了我们一家人!这钱我也收不得,您老也不宽裕。”

在这样氛围的烘托下,敬威也不免更加难过。本该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的新春佳节。但此时的宛城一片花白,这白却不是西方那样的圣洁。此时的宛城只有死寂,静下心来,能听见的只有断断续续的哭声。

敬智屁颠屁颠的跑到敬威跟前。敬威无力的抚摸着弟弟的头发,就像昔日还在西凉时一样。时间过的还真是快呢,不知不觉中弟弟也长高了许多,留着过肩的长发。随着庞德练武,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不似哥哥这般颓废。敬威一边抚摸一边说到:“敬智长大了,懂得为哥哥分担了。真乖!”,敬智也依旧像昔日一样露出那副享受的样子。或许过去的生活还并未远去吧?

打发完弟弟,敬威便对向严高说道:“严老先生莫需自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而且赵慈是我任用的,只怪我没有识人之能。”,严高得到了敬威回话,便立马又作揖道:“谢大人不罪!”

严高表面上虽然依旧还是个私塾老师,但敬威手下并无文臣,所以严高渐渐的几乎掌握了宛城中所有的文政事宜。

“严老先生,这钱又是怎么一回事啊?”敬威看着妇人递过来的钱袋问到。严高倒是不紧不慢的娓娓说到:“唉,这家人命苦。本居于河北一带,家中田地被地方豪族强要了去,无奈转居宛城。家有三子,长子死于黄巾初。丈夫一气之下从军,奈何今日也遇横祸,今家里无人可挣取俸禄。老朽怜其可怜尽些微薄之力并免费教授其次子,望哪日能飞黄腾达。好为家里添砖加瓦。”

“严老先生,真不愧为大儒!但,您老也不宽裕。这些贫苦人家还是由后生我救济吧。”敬威豪爽的说到。可敬威又何曾宽裕呢?如今的宛城都是风中残烛。这些管理内政的严高自然是都清清楚楚的明白。“大人您要救济的话,那就要关照千百家了。不然就要落人口舌,只是如今的南阳初平……”

“严老先生不必多言,祸起于我。自然该做些补偿,不然未免令人太过寒心了。”敬威说的不容置疑。严高自然是不在多说只是轻回了声:“老朽明白了。”在心中暗想到:“如此注重民心,怕是此志不小啊!”

这一日,严高与敬智便随着敬威在城中奔走。去将亡者的消息一一告知。直到夕阳西下,众人分别时。敬威带着敬智离开,故意的与严高擦肩而过压低声音凑着严高耳边说到:“严老,吾将舍弟交于你教导,希望学到的是仁义礼智信的大德。千万别给我带弯路。”

严高闻言心中不由一惊,但依旧面不改色。仿佛与生俱来就长那副德高望重的大儒样。刚踏出一步便立马转过身来,作揖大声说到:“老朽定不辱使命,将少主培养成国之栋梁!”声音苍老而嘹亮,有意说给周遭的人听。

敬威见状也只能笑吟吟的扶起严高说到:“老先生大才,后生我自然相信。不必如此。”一方扯皮后,敬威牵着弟弟的下手,一步步的踏上了回“家”的路。就像曾经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一样,只是如今少了那小心翼翼的左顾右盼。不过这牵起的手已经成了两人的习惯。

敬智:“哥哥,我们去庞德那吧!他睡了那么久,要是醒了会很饿吧?带些吃的过去!”

敬威:“你个调皮鬼,是自己想吃吧?”

敬智:“哥哥,庞德他会醒来吗?”

敬威:“一定会的,毕竟他是庞德嘛。”

……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关乎身边却又不着边际的话。

也许这样的一言一语就是属于兄弟俩的牵挂吧?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