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麻烦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白石墩的辖地东西多两里,南北也多一里,这多出来的地可就增了整整三倍!

卫里给出的可开耕十顷地,是建立在白石墩南北二里,东西两里的范畴上的。毕竟土地不能全部耕种,还有留下林地,否则冬天没有柴,冻死了人再多的地也是白搭。

更因为火墩是沿海警戒单位,要保证视线。临海几十步内不能植树。更不能有大片林地,林地都是分散栽植的,免得形成林区让倭寇钻了漏洞。

赵财将背着的书箱放下,提笔记录着,这时候抬头:“恐怕事情没这么好,开了这些地,到时候归谁,可就不好说了。”

庆童比赵期昌还要关心土地,急切问:“管家,这是个什么说法?”

赵财放下笔,起身抿抿嘴唇,庆童将竹筒递过来,饮一口,赵财捋着山羊须道:“老爷,这地不对。戍边火墩,都是方圆二里的辖地,咱白石墩仔细看看,南北三里,东西四里,足足翻了三倍,这不合规矩。”

赵期昌皱眉:“我白石墩养墩军十五,也不合规矩。其中,或许有别的说法。”

赵财点头:“兴许是。老奴的意思是明日分田一事先行押后,老爷发一封公函到卫里问清楚,让戚掌印落实此事后再开田不迟。否则卫里人,难保又要说闲话。”

按着卫里规矩,赵期昌完全可以将新开的田地弄到自己名下。朝廷也一直积极鼓励卫所开荒,也有新开前几年免税、减税的奖励措施。从法理上来说,新开的田自然就归开垦人所有。朝廷收获的是未来税收的增加,也减少了土地荒置。

然而军户就是活不下去,有荒地摆在面前,他们也没有劳力、财力去开垦。因为他们除了公务外,还要被军官役使。

这也是赵期昌非常执着自己世袭小旗身份的原因所在,小旗与寻常军户就差一级,这一级的差距看着很小,可在卫里的地位完全是两重天。

所以卫所新开的田、军户的田,多数都落到了军官手里。又被士绅用各种手段撬走大部分,尽管军田属于公田,是不能买卖的。可这种损公肥私的事情,官员们怎么可能站出来纠正?

故而,赵期昌可以名正言顺给自己弄下最少两千亩地。可这是暴富,卫里人对他有了怨气,登州士绅要插手进来,赵期昌一个人还真挡不住。

一个两难的问题摆在面前,开荒致富后会被士绅盯上,不开荒别说赵期昌不甘心,现在他这一家子二十余户,都不会甘心!

赵财稳妥提议,已经将他的心思表白了,争取戚继光对白石墩现有辖地的正式认可文书。有了这层依仗,开垦荒地后,西面的八角嘴火墩,南面的刘家旺百户所都无话可说,不可能说他赵期昌捞过界。

庆童眼巴巴看着赵期昌:“老爷,这可是两千多亩地。开好了,也能卖一千多两啊!”

仰头看着湛蓝苍穹,赵期昌咧嘴:“咱要吃的,就无吐出去的道理。地要开,果林也要栽,苜蓿也要种,马队也要养……”

这是他的发展目标,低头看着庆童、赵财:“财帛动人心啊,卫里人说三道四也不算事。卫里各家相信拳头,谁家拳头大就有着理。这是明枪易躲,难防的还是暗箭伤人。”

庆童二人点着头,赵财还担心自家小老爷被暗箭吓住,道:“老爷,要发财,就手软不得。天下的地可都是有数的,非彼即我。留子孙千金千银,不如千亩良田。错过了眼前这个店,以后可就难说了。”

赵期昌自然知道土地的宝贵性,更清楚这个民族、文化血管里流淌的血液中,对土地的执念有多么的深厚、痴迷。

他毫不怀疑,有的人为了给子孙留下足够多的家底而对他下手的动力。

低头看着杂草、地埂咬牙说:“咱没有多机敏的心思,只知道一点。咱这些人生下来就是要打仗的,手里握着的刀子是杀人的。能为国杀敌,也能为了家杀敌。所以,家丁要练好,谁敢动咱的土,非剁了他狗爪子不可!”

庆童上前一步拱手:“老爷安心就是,小的们用心操练。贼子不让咱老赵家发达,小的就宰了谁!”

赵期昌缓缓点头,对赵财道:“回去吩咐下去,入了我老赵家的门,死了也是我老赵家的鬼。跟着我赵期昌吃饭,山珍海味没有,却能日日管饱。今日起,一日改两餐为三餐,没粮食的咱垫上!”

这是收买人心,毕竟这么大一片地,开荒不能等到开春,要即刻开始。而且,还要不耽误操训,体力支出是很大的。

赵财也知道下面人能否死心塌地的重要性,只恨不是真正的家生子,否则哪来这么多的麻烦。

什么是真正的家生子?那就是主人家要造反,拿起家伙就跟着起事的人。

眼中只有养他们的主家,与朝廷没什么联系。

“这么大的好处,咱不能吃独食。三房能起来,大房那边出力不少。”

听了这话,赵财缓缓点头很认可这句话,宗族不抱团,外人都不信你!

赵期昌实在是缺资金、粮食、人力,以及开荒的耕牛,这些东西大房都有,只有把地开了,才能彻底堵住别人的嘴。

看着赵财,赵期昌道:“明日一早,管家持咱书信、公函拜访大房,将咱的意思带过去。”

见赵期昌沉吟思考,赵财也知道大房此时继续资助的重要性,就担心自家小老爷舍不得放血,拱手:“还请老爷明示。”

抿嘴,赵期昌道:“白石墩这边,真不能吃独食。答应卫里的十顷田就要做到,如此戚掌印那里更好说话。故而,咱预期的拢共三十顷,十顷是军田不能动。余下二十顷,咱割出五顷地给大房,兄长喜欢那一片地,咱就割那一片。”

五百亩地不少了,从大房过来的赵财知道大房发展的困难是什么。是城池周边已经没有荒地可以开垦了,走不了开垦的路子。又没有其他大本钱在城里搞买卖,虽有小钱过的体面,也只能这么不上不下过日子。

白石墩只是一个起点罢了,赵期昌的目标是成家前攒出一支冲的快,也转进的快的马队。这个目标才是目前的核心,土地是供养马队的存在,只要不妨碍最终目标,微末枝节上亏损也不算事。

毕竟,他是白手起家,短板太多。补平短板需要时间,而他最缺的就是时间。

“公函也请大兄过目一番,若是大兄瞅的上这五百亩地,还请大兄代咱与戚掌印打交道,将事情定下来。”

赵财应下,心中感叹祖宗庇佑,老赵家出了这么一个神童,以后真要发达了。

次日,赵鼎明派出家丁帮助庆童从粮店运粮,毕竟五十石粮食也不是小数目。让沿途一些强横的宗族劫了去,又是一起麻烦事。

当夜,赵鼎明携礼拜访戚继光。

五百亩地,让赵鼎明心中热切,欣喜老三会做人识大节,自然浑身充满干劲,要将白石墩的辖地彻底确立下来。

戚继光听及来意,看了赵期昌的公函,也愣了:“难怪……”

他也才是刚知道白石墩的事情,想明白了白石墩墩军从三名增幅到十五名的历史根由。

此前他根本就不知道白石墩的底细,因为白石墩相对于他这个一出山就管着八个千户所的卫佥事来说,实在是太小了。

他只知道沿海火墩是方圆两里辖地,计算下来也就十顷军田撑死了。而且,计算上来说也是能对上的,一名墩军就是一家军户,有田五十亩。十五户,也就七百五十亩。方圆两里之地,养十五家军户不难。所以,白石墩高出的人数,也没有让他往深去想。

别说他这个新任的卫佥事,就连赵鼎明这个中千户所的副千户也不知道白石墩的事情。因为这地方不安全,又荒僻,谁吃饱了撑的会去白石墩溜达?

赵期昌的胃口不小,但还能记得十顷军田,旧事重提就让戚继光欣慰。

却没有当场答应下来:“赵副千户也应该知道,这是中千户所的内部事。白石墩辖区在此前扩大,必有扩大的原因。到底能不能将白石墩辖地确立下来,本官还要寻黄佥事议议。免得,其中生出什么误会。”

戚继光没有当场答应,也没有当场拒绝,赵鼎明自然是满意而归。

事情很明显摆在那里,白石墩太危险,没人愿意搭理。又担心倭寇登岸时从自己的辖区通过,就各自退了一里,将白石墩辖区变大。辖区增幅与墩军增幅对得上,也合情合理。

为的就是避免倭寇进入自己辖区,给自己惹麻烦。尤其是刘家旺百户所,这地方有守军,小股倭寇出现不能像火墩那样放把火点燃烽火就完事,还要出去打一下。自然,倭寇不在自己辖区,那就不干他们事了。

戚继光虽然管着登州卫,可卫里有卫里的规矩。这件事中千户所自己看着办,要么恢复原有辖区划分,要么将眼前辖地分配方式正式通报卫衙门,戚继光再顺理成章来确认这件事情。

否则等以后开出三十顷地来,卫里各家又要指指点点说他戚继光的徇私偏袒等等不好听的话。

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

次日黄允良跑到备倭城,将自家当值的家丁喊上,恨不得再拉一些人,这才犹犹豫豫,心怀郁闷上路赶往白石墩,心里骂死了赵期昌。

以为赵期昌向戚继光告黑状,的确白石墩这个百户的位置有些坑,可所里也没法子不是?

担心赵期昌借口辖区不符合规矩闹事情不干,到时候才是真正的麻烦事情。只能去安抚住这个小混蛋,否则现有的辖区重新变更,整个中千户所就乱套了。

再说,实职百户与赋闲百户的福利差别整整是一倍差距,从世袭小旗一步变成百户,还有什么不好知足的?

气鼓鼓赶赴白石墩,黄允良不会拿自家钱来安抚赵期昌,更不愿意得罪所里各家凑钱来安抚赵期昌,更不想破坏现有规矩。他只带来了一张嘴,以及全副武装的十名家丁以作威慑。

说不服你,就打服你。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