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小包工头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这次拜访朱应奎,朱应奎只是在在前院偏房接待,以谈论公事的意味更多一点。

朱应奎穿着五品绯红白鹇补子,腰间玉带虚扎,乌纱帽两端软翅灵活摇着摆动:“这是你们登州卫的事情,本官是不赞成捕倭军入山剿匪。但捕倭军坚持,本官也不会反对。”

端着茶碗,朱应奎看着眼前两名少年,戚继光是卫掌印,赵期昌又能代表卫东五家,基本上一起来就能代表捕倭军的态度。

这是一场初步的磋商,捕倭军要接盐商集团的单子,不能自己去谈,要通过朱应奎进行交接,让朱应奎时刻把握住捕倭军动向比对彼此都好。

戚继光坐在左首,神色慎重:“朱公,您对卫里的关心,下官等人是感受的到。可卫里艰难,若无必要也想安安稳稳屯垦司业。只要报酬合适,对得起弟兄们流的血,这差事卫里就能干。”

朱应奎抚须,沉吟:“既然如此,本官可出面与省里交接,请一份调兵剿匪的文书。”

这场买卖的流程是这样的,捕倭军接单子,是通过朱应奎的线,由他实际直属上司巡抚何鳌与盐商去谈。而战后的红包,也是经手何鳌、朱应奎、卫里再到下面的军士。

环节多了两层,最少一半的红包收益就会落入这两个环节。这也是规矩所在,难道登州卫捕倭军自己接单子,让上头人干瞪眼?

明面上,则是山东巡抚衙门下令登州卫捕倭军剿匪,成功后卫里能获得兵部认可的军功,能拿到朝廷微薄的奖励以及被吃拿卡扣的红包。否则捕倭军在登州府跨辖区作战,戚继光这帮人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何鳌、朱应奎动动嘴皮就捞钱,对卫里也是没有好处,最起码买卖做成后,受益的何鳌会看重戚继光,看重捕倭军。而且最关键的是,走这条路子能保证事后盐商集团不会违约。

登州城距离首府历城在官方地图上是一千五十里,这类急着灭火的差事,军情往来一趟三天时间就够了。何鳌那里再费点时间,大约五天就能得到出兵文书。

就是这么快,大明的衙门做私活时效率都是极快的。

这笔买卖朱应奎也知道,有人需要捕倭军去当炮灰,他是不希望捕倭军去干的。捕倭军在他眼皮子底下重组,是个什么成色他大致也明白。他更希望捕倭军磨剑三年低调发展,由他做上头代言人。

将来他朱应奎领军,调捕倭军归于帐下组建中军标营。有这么一支精锐,很多兵部里的差事就好办了。就凭他锦衣卫籍出身军户进士的身份,他说不想当兵部尚书,别人都不信。

不过眼前捕倭军要去啃硬骨头,朱应奎也没必要硬拦着。吃点亏的捕倭军,更会依赖他。

他干巴巴一句帮忙去和上面谈,反倒让戚继光为难了,按照剧本应该坐在一起谈谈红包问题。何鳌是一级包工头,朱应奎是二级包工头,卫里负责做事,戚继光等人就是工头,很简单的承包关系。

稍稍犹豫,戚继光道:“朱公,李孟此獠所部凶悍剽捷。我捕倭军尚缺若干军械,还需最少两月时间研习破敌之术。况且,此战艰难,战后儿郎们的抚恤也是一笔大数据。”

朱应奎微微皱眉,他只是二级包工头,是无法与盐商集团去提条件的。何鳌那里给多少,他才能有多少。

闭着眼睛,朱应奎计算得失,片刻后开口:“戚将军,这样可好?本官这里在平乱一役中挂个总司后勤调度的名义,一些钱粮什么的也就补助给下面办事的弟兄身上。至于战后抚恤,卫里按着规矩报,本官这里一概批准。”

走朝廷的抚恤方案,即军士战死免除家中十年徭役,每年给与大约五石左右的抚须,若是家中只有孤儿,则由卫衙门抚养成丁。军官阵亡,抚恤更高一点。运气好还能将子弟送到两京在京营里混,稍稍运气再好一点,朝廷会赐个锦衣卫世职。

卫里不是没钱,而是收上来的大部分要交给都司府。如果抚恤被批准,就能截流这部分度支所需的钱粮。说白了,就是用公家的钱,养干私活而阵亡的军士子弟。

朱应奎的意思也简单,他不要自己那部分抽成,红包收益由卫里与何鳌分,按着历来规矩何鳌讲良心刮走两成,一般也就刮掉三成。

而朱应奎要的是平乱总指挥的名义,毕竟这次出军走的是平乱的公文,是大大方方、会在兵部备案的战役,获得的军功自然也是兵部认可的。

由御史系统转任兵部体系,也是文官的特色。朱应奎就是准备积攒军功,准备明年底入京述职后,留在兵部工作。

戚继光与赵期昌互看一眼,赵期昌微微颔首,戚继光对朱应奎抱拳,感激笑容笑的灿烂:“朱公仁厚,事后犒赏军士一事,还得劳烦朱公费费力气。”

赵期昌则就带了一对耳朵过来,戚继光的意思他懂,让朱应奎战后主持红包发放工作以及军功评定,坐实朱应奎总指挥的名头,并表示自己等人接私活不是为了给自己捞钱,而是为了卫里上下的生计。

朱应奎露笑抚须,笑吟吟:“捕倭军缺乏一些破敌经验,戚将军可要抓紧时间操训。不过军械一事,还缺多少?”

唔,戚继光表现上道,朱应奎也投桃报李会力所能及的做些表示。赵期昌眨着眼睛,分析着谈话艺术。

戚继光有些为难道:“朱公,此番入山正值严冬,捕倭军重建正好需要一套冬装。军帐、牛、驴、驽马缺额也在二百之数,运输所缺的车辆也不低。还缺各类辅助军械,如火药、铁蒺藜、铁锹、镐子、拒马等物。”

胃口不算大,朱应奎心中一动,笑着说:“回去写一份公文报上来,此番拨下去的军械……若是此战打的漂亮,就归你登州卫了,若是打的难看,拨下去多少就要补回来多少。本官施政登莱已历两岁,态度一向就是如此,谁能打仗能为国分忧,本官就给谁撑腰。”

都是拿公家库房里的东西做人情,戚继光心中也是喜悦,捕倭军最缺的零碎物件总算是补上了,这些东西若让卫里补充,花钱是一回事,能不能置办齐全又是一回事。

起身,拱手:“朱公明睿,下官敬服!”

赵期昌稍稍一愣,也起身抱拳跟着重复一遍。

一手抚须,一手抬起摆着做下压手势,朱应奎笑的两眼眯着:“莫要多礼,本官也只是本份行事,是职责使然,职责使然!”

他心里也估计着,大概文官领军就是这么一回事,在一帮军头里找出有本事的,把好处给有本事的人,靠有本事的人来驾驭庸才,然后就是杀敌、领军功,升官一条龙。

唔,重在识人之明,以及慷慨尺度……

心中也有一种释然,难怪边军常常闹出督抚瞒报或压下不报帐下悍将功勋,导致悍将与督抚生别扭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看来不是那些督抚短视,而是没拿出该有的好处安抚能打的人。

朱应奎觉得自己距离督抚、兵部大司马又近了一步。

官场、民间喜欢将兵部尚书、侍郎称之为大司马。

这笔买卖算是完成了初步谈判也都相互表态,彼此关系更近一步。

朱应奎开始为捕倭军摘果子筹算,劝着戚继光动筷子,询问捕倭军所需的各方面要求,他力所能及为捕倭军做好准备,能不能摘果子就看捕倭军到前线的表现了。

反正死的也是捕倭军,他花的也是公家的东西,胜了有军功,败了他也能获得经验,怎么都不亏。这就是高位者的优势,他们能选择的方面太广,只要不犯傻都会有得赚。

“既然要出军,就不能延后。月底前,巡抚军令下达,捕倭军必须有一部先行入山。给上头一个表示,方不会为人所诟病。”

朱应奎说着,心中思索山东境内有资格抢果子的队伍,马贼队伍合在一起算一股,但江湖人一贯而言是不会参与这种平乱任务的;即墨三营里即墨营已经被打了一棍子……整个登莱两府各处,应该没有军队想去触霉头。

再远一点,沂州卫杨家一贯强势,说不得会派一枝兵马来看看情况碰碰运气;而整个山东其他兵马因为何鳌指挥的那场丢人军事搜捕活动产生了不少因补给、天气情况造成的减员、折损,战斗力损失和士气折损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弥补的。

唯一还能插手的估计也就兖州府曹州兵、东昌府临清兵以及济南府泰安兵。这都是战兵营,都没参加何鳌主持的军事活动,都保存着元气。

他隐约觉得,此时真有实力吃掉李孟所部的最有可能的是登州卫捕倭军。不仅是因为近,最重要的是战斗心气不一样。

不用想,其他地方出兵来作战,好处多会落在将领手里,下面军士的士气不高,缺乏动力。

而登州卫戚继光表态很清楚,是看重战后报酬才出兵,还请他这个外人来主持缴获分割工作,说明好处是上下共享,换句话来说捕倭军上下都有战斗意向。

朱应奎还是担心让人摘果子,嘱咐戚继光派先遣部队去站位。这让戚继光内心苦笑,看来这个先锋一职还真会落在赵期昌头上。估计除了赵期昌,也没人想干、敢干这个差事。

苦笑着,戚继光给赵期昌打眼色,赵期昌拱手:“朱公,可觉得下官做这先锋一职,可能胜任?”

打量自信、沉毅的赵期昌,朱应奎笑着:“或许能成,本官不管捕倭军是怎么打的,只问结果。对于军事,本官说起来也是一个生手,若是刘家贤弟在,说不得还能给点主意。”

赵期昌露笑:“那下官就当这个先锋使了。说起刘大哥,他离去时还见了下官一面。”

徐承贞的死讯赵期昌也摸清楚了,只能说刘磐运气好,朱应奎竟然将尾巴收拾的干干净净。这也让他心生警惕,真让自己人弄死,弄个醉酒沉水溺亡的理由也算是死的冤枉。

朱应奎也知道刘磐见过赵期昌最后一面,轻咳一声瞥一眼戚继光,戚继光识相告退。

而现在,刘磐在哪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