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 > 第157章 孙臣,有本要奏!

我的书架

第157章 孙臣,有本要奏!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对于京师的百姓而言,今年的春节过得往年要温暖许多。

  因为有了便宜无烟煤的存在,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够用上无烟煤来取暖,无烟煤不仅便宜,燃烧的时间还比木炭要来得长久。

  所以京师的人无不感念洪武皇帝的好,但也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是皇太孙捯饬出来的。

  大明朝似乎有了一个了不得的继承人。

  然而此时此刻, 朱雄英望着窗外飘飘扬扬的大雪,却是眉头紧皱。

  京师的百姓是享受到了无烟煤乃至雪花盐带来的诸多福利,但是大明的疆域很广,还有许许多多的百姓忍受着寒冷的侵袭。

  归根结底,还是大明如今的货物没有流通起来,也就是大明的商业,堪堪处于萌芽时期, 加上朝廷对商人的打压,导致了只有极少部分的人从事商业活动。

  然而一个国家,只有商业发展起来了,货物才会流通,因为有了利益的存在,人们才会去做许多事情,甚至挖空心思去做。

  但是商业发展对于这个古老的国度而言,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历史上,大明产生了最为明显的商业萌芽,但到最后都被扼杀了,否则大明的商业将更早于西方国家的发展。

  商业是必须的,但也不能照搬西方的那套。

  朱雄英希望,大明走的是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商业之道……

  新年之后,还有五天的闲暇时间,五天之后,大明这台庞大的机器又重新运转了起来。

  正月十四。

  宫中的灯笼已经点起。

  宫里的规矩比民间早一天点灯,这天所有的太监宫女都要在丑时末起床,寅时初点灯。

  人影幢幢, 西苑各处殿宇的屋檐下一盏盏灯笼次第点亮了, 渐渐粘连成一片片的红。

  远远看去, 那一片片的红映衬着天空无边的黑,一座座巨大的殿宇檐顶就像漂浮在下红上黑的半空中。

  武英殿。

  殿中几个铜炉烧着无烟煤,那火红里透着青,没有一丝烟,所以温暖如春。

  詹徽,杨靖,赵勉等六部尚书,翰林学士刘三吾,钱唐等文官排成一行在右边站定,颖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中军都督府府事徐辉祖,左军都督府府事李景隆等一众武将在右边站定,两行人面对正中坐着的朱元璋跪了下去。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明洪武二十六年的第一场朝会就这样在武英殿召开了。

  这一次由洪武皇帝朱元璋亲自主持会议,皇太孙朱雄英只是旁听。

  “新的一年开始了!”

  朱元璋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各部,各地,各军,要把心收回来,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尔等务必要保证今年春耕的顺利开展,不能放松!”

  “臣等遵旨!”大臣们躬身答道。

  “咱知道,去年诸位辛苦了一年,不是咱苛刻,更不是不尽人情!”朱元璋挪动下身体,随意的靠在龙椅的扶手上,“在其位谋其政,诸位都是国家大臣,当了人上人,就要吃得苦中的苦,光享福不干活可不成。”

  说着,又看看朱雄英,“大孙,你说咱说的对不对!”

  “所谓居安思危,臣子们自然明白皇爷爷的苦心!”朱雄英笑道。

谷胗</span>  朱元璋咧嘴一笑,道:“新的一年,诸位臣工有什么想法,或者有什么问题,大胆提出来!”

  “臣,有本奏!”左军都督府府事李景隆出列道。

  “说!”朱元璋道。

  李景隆不经意的往朱雄英那边看了一眼,开口道,“这些年,大明和北元战事不断,然立功之人多是边关将领,京城之中,许多青年才俊之辈,却因资历无法领兵。”

  “臣请陛下,于五军都督府中派遣青年将领,选拔喜爱武事的功勋子弟,去边关就职。”

  说着,李景隆抬头道,“武人,唯有经历战场方能成才!”

  朱元璋点了点头,“景隆言之有理,自古以来,名将都是打出来的。”说着,看看朱雄英,“大孙,你觉得如何?”

  “孙儿觉得李爱卿所言极是!”朱雄英笑道,“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京城之中,不过都是纸上谈兵,只有去了边关厮杀,才能成为真正的将领。咱们大明,以后还有很多仗要打,总不能总是依靠老将们,大明确实需要培养新一批的将领了。”

  闻言,李景隆拱手道:“臣不才,愿请命前往边关,杀敌建功!”

  朱雄英:“……”

  看来大明战神李景隆上战场之心不死啊!

  如果真不让李景隆上战场,恐怕他一辈子都觉得自己很能,被屈才了吧。

  朱元璋刚想应允,旁边的朱雄英却抢先道:“皇爷爷,孙臣以为,西北之地,经过这几年的连番作战,北元已成丧家之犬,不成气候,李爱卿及京中才俊报国心切,不一定要去北方,还有一个更需要他们的地方。”

  “哦?”朱元璋露出好奇的神色,道:“说来听听!”

  “倭国!”

  朱雄英没有犹豫的回道:“倭国纵容倭寇骚扰我大明东南沿海,沿海百姓苦不堪言,甚至皇爷爷派使臣过去,还被他们斩杀,其罪当诛,皇爷爷宽宏大量,绕过他们一回,但是他们不知悔改,变本加厉!”

  “如今齐王虽然领兵暂时压制住倭寇,但是治标不治本,孙臣以为,我大明当一举建功,清除后患,扬我大明国威!免得让一些肖小之国起了觊觎我大明之心!”

  “正好,李爱卿上奏想要选用青年将领去边关历练,这仗,就让他们去打!”

  朱雄英的话音落下,举殿哗然。

  钱唐站了出来,道:“陛下,太孙殿下,臣有话说!”

  “打仗要钱啊!打一次仗,国家耗费银钱千万,去年两淮盐税收了一千三百万,军饷钱粮就用了九百四十万。”

  “年前定下的预算,今年的军务预算开支,高达九百多万,加上皇太孙追加的二百万造战船经费,已经超千万!”

  “若是对倭国开战,国家又要调拨钱粮,一调,恐怕又是百万计的开支!”

  “这钱从何而来?总不能加重百姓们的赋税吧?”

  钱唐的一番话,说出了一众文臣们心中的担忧。

  朱元璋很想支持他的大孙,但是钱唐说得确实不无道理,他不由得看向朱雄英,看他有何话说。

  果然,朱雄英站起身来,递上了一本本子,肃容道:

  “孙臣,有本要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