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配爱平淡 > 第312章 红楼王夫人25(完)

我的书架

第312章 红楼王夫人25(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南安太妃来此的目的简直太明显了。

这边刚刚听说皇上在今天早朝的时候有意让南安王府的郡主联姻, 明显是让南安郡王将功赎罪。

南安太妃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就立刻琢磨着来找别人的女儿来代替。

贾府一向与几个王府交好, 与他们走得近,身份又不如他们,几乎可以算得上是王府的附庸。

南安太妃要找人替女儿代嫁,第一个想到的是就是贾府了。

而太妃的眼光也的确不错,贾探春虽然是庶出,却比别人府中嫡出的小姐也不差什么,美貌鲜艳如同玫瑰花,性格又爽朗大方,心中也有成算, 被嫡母教养的很好, 十分拿得出手。

贾母辈分最高,在贾家是最有话语权的。她虽然惊讶于南安太妃的这个突然间的决定,却觉得是件好事儿, 率先陪笑着说道:“探丫头能得太妃您的赏识真是她的缘法, 我没有意见, 由她父母做主就是了。”

说着贾母看向王夫人, 这没意见不反对明显就是同意的。

贾母却不能直接说出同意的话,虽说她没有南安太妃尊贵,也是老封君了,自有她的矜持, 便不能一直捧着南安太妃, 而把这个任务就交到了王夫人手里。

南安太妃这次亲自驾临,亲自说收他们家的小姐做她的女儿,以为是十拿九稳。

这事成了之后就是把两家绑在一起,使他们的关系更紧密, 贾府对上南安王府自然是贾府高攀,谁会不给太妃这个面子呢。

何况只是一个区区庶女,再受宠也有限,所以南安太妃打算和王夫人再客气两句,就叫探春出来,她再相看相看是不是很合心意。

岂料王夫人跟她寒暄过后却说:“此等大事,我也不敢擅自做主,还要问过我们老爷才行,太妃不如稍等一等,我这就派人给老爷送信过去,快马的话少则五六天就能得到回复了。”

南安太妃有些不高兴:“这几□□中都在商议议和,谁也不知道圣旨什么时候下来,可耽误不得。”

王夫人不卑不亢地说:“正是如此我才让人立刻给我家老爷送信,也怕误了太妃娘娘的事儿。”

南安太妃脸色有些不好,以为马上就能定下来,没想到王夫人把事情支到了五六天之后,但是王夫人说的也有道理,这事情的确应该通知当家人。

此时南安太妃倒是觉得王夫人果然软弱,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主,就连一个庶出女儿的婚事都要问过丈夫才行,不由得对王夫人有了几分瞧不起。

贾母看出了南安太妃的不悦,在一旁圆场说:“这也应该,毕竟是人生大事,该当他父亲知道。若是天气好的话,也许三四天书信就能来回,必不要太妃久等。”

南安太妃以为王夫人是故意这么说,显得她这个做嫡母的仁慈厚道,不对庶女的婚事擅自做主,才要征得贾政的同意,到是也理解几分。

在太妃看来,这次给贾政送信只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

刚才贾母的态度都表明了,看来是很乐意促成这件事情。对王夫人更是百利而无一害,不仅得到南安王府更牢靠的友谊,还有和亲之功。

虽然牺牲一个女儿,可是他们这些稳坐京城的家族才会成为最后的受益人。皇上看在和亲的面子上也会多眷顾一些。

南安太妃心想:大家都是做当家主母的,哪个做嫡母的会真的心疼庶女呢?做做表面功夫罢了。

如今南安太妃已经认定王夫人肯定会同意,只不过是面子上还要做足了。

南安太妃本来是火急火燎的来想见一见人的,见到王夫人这样拿乔,多少有几分不快,寒暄了几句,就直接起驾回府了。

打算等到过几天贾府回过味儿来,求到王府时候再见探春。

众人恭送了太妃,又重新回到贾母的屋里,各有心思。

多数在为家里即将再出现一个风光大嫁的异国王妃而或震惊或高兴。

贾母却在高兴之余又有点苍凉,探春毕竟也是她从小看到大的孙女儿,也颇为宠爱。

以前贾母还把她当成一个小姑娘,还没来得及给她议亲,谁想到她这马上就要嫁出去了,而且还要远远的嫁去蛮夷异国,恐怕有生之年也不会再见,所以贾母真心实意的感到了一分苍凉。

至于邢夫人那就真是又羡又妒了!

邢夫人一开口就压不住酸气:“三丫头可真是有造化!……年前南安太妃来做客,说要看咱们家的姑娘,老太太就只让三姑娘还有宝钗,黛玉见了太妃,可见那个时候她就入了太妃娘娘的眼。我们迎春就没有这个命了,只能嫁个平凡郎君,说起来这姐妹两个身世一样,谁曾想如今的境遇如此悬殊呢!”

贾母并没有理会她满含酸气的话,与对王夫人说:“你怎么看?不是说要给老爷送信吗?”

贾母看出她并没有急着给贾政送信。

王夫人说道:“信是要送,不过,老太太,这毕竟关系到探春的终身大事,她又一向是个有主见的,我想着还是问问她愿不愿意再做决定吧。”

贾母就知道这个儿媳妇儿几句话打发走了南安太妃,也没给人家个准话,是另有原因。

却也没想到这个原因竟然是还没问过探春愿不愿意。

贾母的心情一时间有些复杂,贾母比谁都清楚,直接答应下来对王夫人有多容易,又有多有利,这可不是谁都能推掉的。

果然,邢夫人已经急着在一旁表示:“还要问三丫头愿不愿意?难道她不愿意还能回绝南安太妃不成!自古以来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怎么到她这儿就不一样了?”

王夫人说:“咱们都知道太妃认女儿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三丫头代替郡主去西南沿子,此去山高路远,又是异国他乡,还是战败之后当做南安郡主送过去的。可想而知,不会受重视,还可能有很多仇敌。这不是普通的亲事,三丫头应该有选择的权利。”

听到她用平淡的语气说句这话,邢夫人不可思议:“要是她死活不嫁又能怎样,我们难道要为此得罪南安王妃?人家是王府,我们得罪得起吗?”

老太太其实也是和邢夫人一样的心态,“三丫头还小,未必能顾全大局,可不能由着她的性子胡来。”

王夫人说:“三丫头如果愿意那也就罢了,我也乐见其成。如果她不愿意,老太太难道能舍得逼迫她?”

贾母说:“舍不得又能怎么样,太妃亲自发话要人,就算我舍了老脸不同意,我们家拿什么和王府硬碰硬。”

邢夫人说:“就是啊,为了个丫头得罪王府可不值当。”

王夫人说:“这一点自然不用老太太费心。大太太也别忘了,我不久前才为了这西南战士嫁妆银子都捐出去了,现在打了败仗的是南安郡王。

“他没能力统领大军导致战败,已经是无能的表现。太妃还想把我的女儿送出去安抚藩邦以议和亲之事,我若是不赞同,他们何以敢强行用王府的气派压人?南安郡王就不怕被文武百官的唾沫星子淹死,名声也再不用要了。

“何况我们家也不是没有靠山,宫里还有一位贵妃娘娘呢,贾家也并不是让人可以让人欲取欲求的。”

不论受不受宠,元春当时可是被四王八公一起推上去的,当今皇上亲自给的身份,拉出来也能唬一唬人。

邢夫人是没想过王夫人敢直接对准南安郡王,明显的,如果南安王府真的想来硬的,她的这个弟妹不但不会给他们面子,还要扒掉南安郡王一层脸皮。

这在邢夫人眼中相当不可思议,在她看来女人们只是在内院活动,哪能掺和到男人们的国家大事上去。在她眼里面,身份比她高贵许多的南安太妃是不能得罪和得努力讨好的存在。

邢夫人觉得受到了惊吓,简直像不认识王夫人一样,而更让邢夫人觉得离谱的是贾母竟然默认了。

因为贾母说:“那你就好好和三丫头说说,虽然离得远一点,要知道这样的亲事也算难得。”

在贾母看来答应南安太妃对贾家最为有利,一个女孩早晚都是要嫁人,嫁人联姻也是为了巩固家族地位。

她再宠孙女儿们,在家族利益面前都是要靠后的。

不过既然探春的嫡母都有先以姑娘的意愿为先的想法,她这个做祖母的,难道还要比不过嫡母吗。

何况老太太已经80多了,也不知道能活到哪天,活一天享受一天荣华富贵,当然要更随心所欲一些,毕竟家族再繁荣昌盛,日后她闭了眼了也看不到。

大观园秋爽斋

“哎哟,神天菩萨呀,这究竟是哪路佛祖显灵啊,我们娘俩翻身的日子终于来了!”

赵姨娘一路过来一路压抑不住的兴奋,到了探春这里终于忍不住自言自语的出声来,还在门口就忍不住嚷了起来:“姑娘,姑娘!我来给你道喜来了!”

今天黛玉和惜春都来秋爽斋找探春玩儿,赵姨娘进来的时候,几个人正在屋中谈诗论棋呢。

探春起身问:“姨娘,发生了什么事儿?”

虽然探春不愿与不着调的亲娘有过多接触,但赵姨娘平日里偶尔想起来了还有个女儿,就会来找一下探春。

不过因为两人认知不同,眼界不同,可谓话不投机,往往说不了几句会不欢而散。

毕竟是探春的母亲,也比她们高一辈儿,林黛玉,惜春也起身让座打招呼。

“四姑娘和林姑娘也在呀!”

赵姨娘今天的表情真可以用眉飞色舞来形容,可见是真有什么喜事儿让她高兴的不得了。

不等探春问,她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说:“今天南安王太妃来了!有个关于姑娘的大好消息,我正是来给你报喜的!

“南安王太妃要收姑娘做义女!以后你的身份地位可不同了!太妃的女儿岂不就是郡主,到时候全家上下都没你尊贵,你说这是不是大喜事儿!”

三姐妹面面相觑:“什么?有这样的事儿,我们怎么不知道?”

林黛玉说:“既然南安太妃如此看重探春妹妹,怎么不叫妹妹过去说话?”反倒先同别人说,这事怎么看着有点蹊跷。

她们在园子里住着,与那府里那边隔开,到是不知道今天南安太妃登门的事情。

但是对方毕竟是贵客,就算知道了,没有宣召,她们也不好贸然前去打扰。

赵姨娘说:“这不是我才听了一耳朵,一时高兴就直接过来了,请姑娘的人还没到呢,估计也快了!这么重要的事岂能不让姑娘亲自到场。我就说咱们三姑娘是个有福的,没想到这么快就应了这句话了。”

赵姨娘很是得意,简直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只是另外三姐妹却没有她那么高兴。

探春最初听到这个消息倒是也有一点儿自喜,只不过马上就意识到不对劲了。

对于她这样的身份,能成为南安太妃的义女,这无异于天上掉馅饼。

可是哪有这样白来的好事儿,偏偏就落在她的头上!

南安太妃那样的身份,能让她开口收义女,那必然是有什么缘故的,而探春只有幸见过太妃一次,也没说几句话,表现的很平常。

她也想不出自己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入了这位太妃的眼。

林黛玉跟她想一块去了,黛玉问:“你怎么就突然得了太妃的眼缘了?”

探春说:“我不知道,我只见过南安太妃一次,还和林姐姐,宝姐姐一起的时候啊!”

她们都是聪明姑娘,想的会多一些,当然不会像赵姨娘那样直接把这突如其来的意外事定义为大喜事。

探春又等了一会儿,也没人来叫她过去,更觉得赵姨娘听到的只是一部分,或是听错了。

太妃那么大的排面过来,贾府怎么会让个姨娘去跟前伺候,也许她就在外面打帘子的,听到一句半句就当了真,说不定是太妃正和太太以及老太太说玩笑话。

探春让侍书去府里打听,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一会儿,侍书慌慌张张的回来了,神色和赵姨娘进来报喜的时候可不一样,探春当时就心中咯噔一下:“怎么样?”

侍书:“姑娘,我听玉钏姐姐说好像是南安王爷战败了,皇上想让南安王府的郡主去和亲,太妃才找到咱们家来。”

探春的脸色肉眼可见的变得苍白,甚至觉得有些晕眩。

黛玉和探春一左一右的扶着她:“三妹妹你没事吧?”

几个姑娘都是玲珑心思,立刻就想到了南安太妃想要认探春做义女,原来是打着这个主意,成了南安太妃的义女,就成了郡主,又马上就要被派出去和亲了。和亲的对象正是打了大半年的西南沿子。

西南言子距离京城山高路远,又是异国他乡,语言都不通,那蛮夷未开化之地,说不定更是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这根本就是有去无回!

南安太妃舍不得自己的女儿,所以就打着别人家女儿的主意!

这和赵姨娘说的大喜之事儿完全不同,这根本就是一个噩耗。

林黛玉无力地安慰:“不一定是真的,你先别自己吓自己。”

她又问侍书,“太妃娘娘有没有说让三妹妹过去见面?”

侍书为了早日给三姑娘报信儿一路跑回来的,现在顺了口气说:“这会儿太妃娘娘已经走了,太太没有当场答应,说要问了老爷的意见再给太妃娘娘回话。”

听到这儿,探春微微松了一口气,不过心还是悬着。

林黛玉说:“你听到了,舅妈没同意,这事还做不得准,咱们去求二舅妈和老太太,她们那样疼你,必然不准的。”

虽是安慰探春之语,说到后来黛玉自己眼角也沁出了眼泪,因为她都觉都觉得这样的安慰太过乏力,既然南安太妃相中了探春,家里很大可能会把她送去和亲的。

等到送走了南安太妃,王夫人让人把探春叫过来,跟她说了情况。

“能让我选?”探春十分诧异,从来没想过还有选择的权利。

王夫人说:“也许别人认为女孩子的亲事不应自己做主,可是你是个有主见的孩子,我想问问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今天南安太妃看中的是迎春,或者是你四妹妹,我会直接帮她们回绝。因为她们不合适,也没能力在那样的环境下生存,更别提把日子过好了。今天找你来就是要你自己拿个主意。”

探春在来之前已经做好被太太决定要她代替郡主去和亲心理准备。

探春是个明白人,对身处的环境再明白不过了。族人们的不争气,哥哥弟弟们只知道醉生梦死,躲在祖宗余荫的庇护之下,一点建功立业雄心都没有。

其实她早就看出了家族的衰败,学习了几年管家,不是白管的。相信除了她,林姐姐和宝姐姐也看得出来。

她常常想着,如果她是个男儿身就好了,她走出去立一番事业,也自有她的道理。可偏偏生就女儿身,只能困在闺阁之内,等着家里给安排一门婚事,联姻嫁人。

探春是抱着一腔孤勇去和亲来的,而太太居然说她还有选择的权利,之前给自己鼓足劲儿提起的勇气一下子又都消失了。

她也很害怕将要面对的那些未知,很害怕孤身一个人去异国他乡生活。

探春忐忑地说:“我若是不去,咱们家岂不是得罪了南安太妃。”

王夫人说:“这就不是你一个小孩子该操心的事儿,那边由我去说。”

对方毕竟是太妃,要拒绝也要有一个合理的理由。

王夫人觉得给探春在近处定一门亲事,不久之后就给她完婚,这样还说得过去。

王夫人并没有让探春立刻下决定,而是给她一晚上考虑,让她第二天再来说她的决定。

柳湘莲也去了西南沿子,这次他领着一队人马回来送信,趁着还没离开京城,来见见昔日朋友。

听宝玉说了对太妃登门,及对三妹妹处境的担忧,柳湘莲再也坐不住了。

本来他以为还得奋斗两年,他的身份才能拿得出手。可是已经没有时间了,他立刻打点一切,让他本家的一个嫂子来贾府提亲。

王夫人正愁到哪里去找一个合适的女婿,他就自己送上门来了。

探春晚了一晚,原本都想要答应了和亲,这样不给家里惹麻烦也不会得罪南安王府。

当她得知柳湘莲让人来提亲的时候,心中狠狠一震,到了太太面前,说要去和亲的话,也迟迟说不出口了。毕竟柳湘莲正是让她春心萌动,爱爱心怡的那个人。

看探春的表现,王夫人已经明白了她的选择,到是不知道这两是何时暗生的情愫,不过那已经不重要了。

贾赦贾珍等人觉得牺牲一个探春,让她去做和亲郡主对贾家大有好处,都支持南安太妃认干亲的决定。

王夫人却不会考虑他们的意见。

毕竟儿女婚事是父母之命,除了父母,其他族人也只能提些意见而已,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就算是老太太也没有越过王夫人和贾政去给探春定亲的道理。

王夫人强势起来,到是没人跳出来坚决反对,一来这些年她积威不浅,二来别人也怕她真的和南安太妃对上,使贾家更无法收场。

那日在贾母房中的谈话,已经通过邢夫人的嘴传到了别人耳中。

王夫人唯一要说服的就只有贾政一个。

这么多年的相处下来,王夫人自然知道贾政最在意的就是他的地位。

若能巩固地位,他当然不介意送一个女儿去和亲,可是正因为他如此在意身份和地位,也害怕被人牵连。

就如当初失了势被抄家的甄家,贾政是不欲与之有任何牵扯的。

王夫人在去信中反复变着花样提醒:皇上委以重任,把第一次登基之后的战事交给他,可是南安郡王却难当大任,是败军之将,这无异于狠狠的打了皇上的脸,让当初那些不支持开战的反对派看了笑话。

回京城之后皇上最多是不迁怒他,但是想要简在帝一心那是不可能了,让皇上重用更别指望。

如果情况不好的话,可能都会被治罪,或者是闲置几年之后再受打压,或被彻底夺权。

南安郡王回京后的情况究竟如何真不好说,总之不会好就对,毕竟君心难测。

贾政应该知道最近皇上对老臣们的态度并不好,继甄家覆灭之后,史家也被抄了,就是史湘云他们家。

这些有亲的人家接连出事,已经使得贾政有些战战兢兢。

王夫人的来信更是提醒了他,还是最好不要和南安王府掺合到一起,平日里都说四王八公关系好也就算了,毕竟是一大帮子人,法不责众。

可是这个时候掺合到和亲当中,还用自家的女儿去代替郡主,和南安王府的牵扯就太深了,这让对南安郡王战败不满的皇上会怎么想?

而且皇上也不会领情,他家嗯岂不是白白搭上一个女儿。

贾政也不敢冒这个风险,便听王夫人的意见,贾家不去掺和此事。

至于探春的婚事,他人也不在京城,只能交由王夫人全权处置。尽快安排一门婚事,才不至于太得罪了南安太妃。

于是王夫人便直接给探春和柳湘莲定了亲,就说他们夫妻两个早就看好了柳二郎做女婿,双方早已看好,只不过没下定,这次柳湘莲终于有空闲,便把亲事定了下来。

几天之后南安太妃再次登门知道这个消息,自然十分恼怒。

不过她就算再气恼,如今的当务之急是赶紧再找一个能顶替她女儿和亲的人。

拂袖而去的南安太妃顾不得找贾家的麻烦,立刻思索起其他人选,可惜并不是那么好找的。

要在她交往的官员后宅找一个模样,性情,不输给郡主,不给皇室丢面子的女孩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而且并不是她相中了人家,人家的父母就舍得把女儿白送出去。

愿意卖女求荣自动送上门的人家也有,可是太妃又常常看不上这样人家的女孩子,觉得她们样样都不行,就这样事到临头,她还在挑挑拣拣。

圣旨突然降下,由南安府的昭华郡主和亲。

南安太妃面对圣旨已下的情况,就算是再护女心切想选个丫鬟代嫁,或者再让别人顶替,那是万万不敢的,皇上已经点名了她的女儿。

若是她真敢搞那些小动作,送走的不是昭华郡主,只会让得知真相的皇上治她的欺君之罪,而南安郡王被清算的时候可能会更惨。

后来,南安太妃只能哭哭啼啼的在朝廷送派兵驾时,把亲自教养长大的女儿送走了。

这样一来,南安太妃倒是把一开始没答应她的贾府恨上了。

王夫人当然知道得罪了南安太妃,不过就算重来一次,她同样会这么做。

贾母等人虽然觉得失了个机会很可惜,很是唏嘘了一阵子。不过,这是贾政夫妇自己的决定,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

如邢夫人,顶多说几句酸话罢了。

贾母觉得自从把元春送进宫之后王夫人就变了很多。

这一次王夫人的选择更是出乎意料,拼着得罪南安太妃也不送探春出去和亲,贾母深思过后,自认为理解了王夫人的心思。

她认为王夫人多半是把元春送进宫之后就后悔了,所以王夫人才每次有机会进宫就月月都不会落空,所以也再不肯做同样的选择。

有这么为她着想的嫡母,三丫头倒是个有福气的。

柳湘莲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年轻人,他出身不俗,升迁还算稳定,在年轻人当中算得上快的,如今他已经是六品的校尉武官,这离他参军才不到三年的时间。

若换个文官,想升迁这么快,除非精才绝艳,还能立大功才行。毕竟武将的军功都是用命拼出来的,只要武艺高强,足够勇猛,在战场上就能赚回一番事业来。

稍后他还要回军中,王夫人觉得未免夜长梦多,还是早把他们的亲事办了,于是在定亲之后,就安排他们成亲,早早的把探春打发出门了。

探春出嫁之前,赵姨娘对探春说:“太太拦着你不让你当郡主,必是有私心!太太怕你做了郡主,再嫁个番王就能压她一头!”

探春说:“太太就是太太,什么叫怕被人压她一头?”

赵姨娘说:“我看她是怕环儿多了你这个郡主王妃姐姐当助力,以后骑到宝玉头上去,宝玉继承不了家业,全都成了环儿的,她才打压你!”

探春:“姨娘,我真的是你生的?你究竟是我亲娘还是我仇人?就这么见不得我好吗?那老番王不知多大年纪了,你还想着让我去做和番王妃,就算他是青年才俊,各方面都好,我也不稀罕呐!”

“傻姑娘,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是有人见不得你好。挡了你的通天路,让你嫁给个小官,你还感激得什么似的,你也太好收买了吧。”

探春此时无比庆幸,她一生下来就放在王夫人这边教养,不然也要像环儿一样跟着赵姨娘学成个是非不分之人。

“姨娘若是嫌我嫁的不好,丢了你的脸,日后不当我是女儿就是了,咱们从此就撂开手,你只当生了一个儿子,从来没生过女儿!”

探春心中叹气,是她太天真,以为临出门前会从这位亲娘口中听说些温情不舍的话,没想到还和以前一样,又是这般的挑拨离间。

探春读书识字,有明事理,自然知道哪个对她好,哪个对她不好。

何况太太又不是没给她选择的权利,最后决定留下来的是她自己。

除去血缘关系,太太比赵姨娘更像她的母亲,帮她遮风挡雨,没让她不得已成为郡主的代替品。

最后她还能嫁一个合心意的如意郎君,探春心中感激不尽,暗暗发誓和好好孝顺老爷太太。

别人觉得柳湘莲家中败落,官职太小,配不上她。

她却不觉得靠祖宗蒙荫得来的官算什么本事。

一步一步一步一个脚印,自己挣来的才算是真本事,才是立身之根本。她从来欣赏的是像柳香莲这样的人。

探春说:“我再劝姨娘一句,从此省省吧,你做的那些缺德事情,就没有别人不知道的。太太还容忍你,只不过为了周全我们姐弟的面子,一直当不知道罢了。等过两年环儿大了成家若能够立得住单分出来,若能把姨娘接出来说不定还能救你一命。否则的话,您就从此再也别开口。”

探春深知赵姨娘一开口就得罪人,就要坏事儿。真不知道,等到环儿也订了亲,解决终身大事之后,赵姨娘会是什样什么样的下场。

探春现在马上要出门子,也顾不了那么多,只能到时候来好好求求太太,请太太网开一面,探春接她走,贾府中就当她死了。

赵姨娘之前并不知道,她曾经害人的事情已经全府皆知,如今在探春口中知道才知道自己做了多少年的跳梁小丑,出了多少洋相。

赵姨娘这才回过味儿来,为什么早几年就在姥爷那里失了宠,果真吓得好久不敢出门不敢吭声。

妹妹都已经出嫁了,宝玉的婚事也该提上日程,就算王夫人不说,别人也会提起。

王夫人探了探贾母的口风,贾母这次没怎么犹豫,提起亲上加亲更好,问王夫人对黛玉怎么看,是否能配得上宝玉。

黛玉和宝玉两小无猜,感情深厚,而且自从宝钗进宫,贾母已经知道王夫人当真无意联合薛家控制宝玉的婚事,娘娘之前的打算也落了空。

之前贾母可能觉得宝玉的选择面儿还挺广的,可是随着宝琴,宝钗,湘云等人相继都有了去处之后,贾母的心也定了下来,仍然觉得黛玉和宝玉最配。

贾母已经多年不愿意去外面交际走动,更不认识什么合适的千金小姐,自然是看黛玉和宝玉一起最顺眼,而且把两个玉儿凑一对儿,也能了却她的心愿,从此贾府能一直照顾着黛玉。

王夫人对林黛玉当然是很喜欢,就跟贾母商量着他们两个年龄也差不多了,如今姐姐妹妹们都成了婚,也该轮到他们,不如给贾政去一封信,只要贾政也同意的话就给他们定亲。

等到日后贾政回来之后,再择吉日给他们完婚。贾母一个劲儿的说好。

贾政是个典型的大家长,对于林黛玉本来就存着庇护心思,在他心里,这个外甥女儿与自己家的其他孩子们也没有差别,既然母亲和夫人都同意亲上加亲,他也没有意见,所以两个玉儿的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王夫人本来想的是等到家族的大劫过去之后,若能够确定贾宝玉安然无恙,再定他们的婚事。毕竟对体弱的林妹妹,王夫人要更多照顾几分,怕她经受不住风吹雨打,受到贾家的牵连。

可是王夫人现在发现,这样的想法过于简单了。迟迟不定亲,弄得林黛玉更加多思多虑,本来已经良好的身体时好时坏。

贾宝玉也总不定性,爱与女孩们交往过密。

如果王夫人想要把林黛玉挪出去,让她避开最混乱的时候,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别人也许会误会她是要把没了靠山的孤女林黛玉赶出家门。

贾母那边还很难同意。

只有林黛玉以备嫁的名议,让她单独离开贾府住一段时间,还算说得过去。

于是王夫人在他们定亲之后,再安排一场测算,结果是说:这一对乃是天作之合的良配,只是成亲前一年不宜相见,之后才能和谐美满,白首到老。

贾宝玉和林黛玉在府上都是十分受重视的小主子,他们的婚事更是将会十分隆重,所以涉及到他们的事情便不会被马虎对待,既然一年之内林黛玉出府别居,当然也要细心安排。

还好林家的仆人上京的时候用林如海剩下的家产买了一座三进宅子,记在林黛玉名下。

虽然不大,也有几间院落,安置林如海夫妇的灵位,可以当个别院居住。

至于跟着黛玉的人手都是现成的,有林嬷嬷,紫鹃,雪雁,还有她的奶娘王嬷嬷,还有林家兄弟的两户人家。

府门口,贾宝玉送林黛玉上车,还依依不舍地说:“妹妹,过两天我就去看你。”

林黛玉摇了摇头,轻快的说:“你可别来了,让我清静些日子吧。”

她平时很少有机会出贾府,这一次倒是很欢快,没有什么离愁,因为知道下一次相聚就是永远相聚。

两人终解决了心事,相处起来越发自然,毕竟是一块长大的,感情又水到渠成。

本来舅母已经把宝玉迁出园子,要不是宝玉忍不住仍然三天两头的还要往园子里跑,也不至于有今天这个麻烦了,两个人毕竟未婚夫妻,成亲前几个月不能相见是定例,大家都要遵守的,他们只不过是又多了几个月而已。

送黛玉去林府上不久,就听说节度使奏了贾政一本,说他纵容部下重征粮米,请旨革职。

贾琏本来还不信,去吏部问了之后才知道是真的。

回来和王夫人商量,先瞒着老太太,他再到吏部去打通关节。

贾政回京,先到朝中请罪。众大臣都知道他中正清廉,定是下面的人瞒着他私自折腾的,安慰他顶多会担个治下不严的罪名。

最近朝中姓贾的官员犯事儿的还有几个,皇上召见时候问贾政,“其他那几个姓贾的官员与你有亲无亲。”

贾政回答说:“有的是同宗不同族,有的是多年不来往的远族。”

皇上就让他退下了,仍然在工部任郎中。

贾政谢了恩就退下了,又谢了众大臣,众大臣告诫他,当心子侄辈给他捅娄子。

贾政回到家拜见完贾母之后,贾赦,贾珍,贾琏等已经在等他,问他面圣怎么样。

贾政说了自己的御前对答,几个人在一起商量,应该没什么问题。

大家认为圣上都没问他自己这边的情况,只问了另外几个姓贾的是否跟他有亲戚,可见他的事是最小的,圣上应该知道他是冤枉的。

贾政被这样安慰一番也觉得好了点儿,不过心中似乎仍有些顾忌。他这可是为官多年来第一次被参回来,多少有些忐忑。

第二天,众位亲朋要给他接风,请酒送戏,贾正谢绝了戏,在大厅摆酒,宴请亲朋。

突然赖大跑进来禀报:“锦衣卫赵老爷来了!”

贾政心想,他和赵权从来没有交情,他来干什么?

紧接着又有人报,“赵堂官已经来到了二门!”

贾政连忙出去迎接,赵权已经和几个带着配刀的武官来到了大堂,只是笑也不说话。

众人不知道什么事,慌忙躲了。

不一时,忠顺王来了,赵权命人把住前后门,忠顺王让亲友先出去,然后留下贾政和贾赦。

赵堂官变了脸,命令看住贾府的人,忠顺王开始宣读圣旨。

圣旨说贾赦勾结外官,依势欺凌弱小,革去世袭爵位;贾政贪污受贿,放纵部下,革职查办,两人交刑部待审;贾家除了荣国公夫人贾母的院子之外,其他地方都要抄家。

他们事后才知道,如果只是贾赦和贾赦的罪名还不足以抄家,主要是受到宁国府那边儿的牵连。

宁国府宣读的圣旨内容,贾蓉贾珍竟然掺合到了谋反的事情里面。

龙禁尉试图造反,虽然很快被镇压下来,而贾蓉正是挂名在龙禁尉里的,贾珍又时常和那些人聚在一起,所以他们两个都跑不了,直接按造反的罪名来。

贾政被参回京城时,王夫人就知道情况不妙。

这不只是贾政这段时间是否有实罪,还涉及到了整个家族牵连。

一人获罪全家都要倒霉,贾府的子弟们久不受教,小辫子一抓一大把。

再说最重要的是上面的人的态度。

皇上可能觉得时机成熟,要对贾家也动手了。

所以王夫人提前把林黛玉送走,其他的安排倒也不必,因为只要抄家,所有跟贾家金钱有关的安排都会变成一场空。

只有几个得用的大丫鬟,王夫人早就放掉了她的身契,以免被绑在同一条船上一起沉下去。如果贾家真的沉了,不如让她们各自找各自的出路吧。

紫娟就是其中一个,这样林黛玉现在居住的林府上面没有一个贾家人,朝廷的官吏也没有去打扰的借口。

林黛玉是皇上的忠臣林如海的遗孤,看在逝者的几分香火情,也不会去为难她一个孤女。

至于贾家的产业,要转移都没有必要,爵产下的那几间庄子是固定的,公中已经没什么现银,王夫人的私库也都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捐了出去的。

可以说被抄家的贾家,除了些房产,地产,不能动的古董,以及个人的一些首饰之外,几乎剩下一个空壳。

突然如其来的抄家,对贾府众人都是很大的冲击。

下人们没头苍蝇似的乱跑,而主子们一个个也都吓傻了,都躲在不必查抄的贾母的院儿中避免外面的混乱,邢夫人听说前面已经给大老爷,二老爷,贾琏他们带了枷锁,当时就晕了过去。

贾母打击也很大,不过她没有晕倒,王夫人临走之前还交待鸳鸯,让她稍后送老太太去林姑娘那。

等到贾府的众人都回过神来,已经在羁候所里了。这里是专官犯了事儿的犯官和官员家眷等候判决的。

贾府上上下下几百号人,把羁候所装了个满满当当也还装不下的,一些不重要的下人们只能先直接先给卖了。

重要的下人是指占据着重要管家地位的,他们可能知道主家的各种账务,辛秘等等。

至于其他的下人早就打混在一起,包括姨娘和通房丫头们。

谁还分得清他们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又伺候了多少代,全都一样的拉去卖掉,所得的银两全部记入抄家收入。

王夫人本以为她也会一起关进牢中,没想到并不是。

狱卒把她带到后院一处单独的小院子,房屋虽然有些旧了,尚能够遮风挡雨,让她接下来就住在这里。

原来抄家的时候圣旨并没有把对她嘉奖加封取消掉,她身上的诰命和犯了事的贾政没有关系。

管着这里的堂官儿办事谨慎,觉得还是小心为上,所以没让她住大牢,单给她辟出一处地方等候最后的判决。

王夫人打量屋子,虽然处处落着灰,陈旧发霉,但是应该比牢中的条件好了许多。

她用身上带的珍珠贿赂狱卒,把最小的几个孩子带过来和她一起居住。狱卒听说她要的是几个孩子,也没多为难,很快就把人带过来了。

于是巧姐牵着刚会走的弟弟贾藤,惜春牵着兰哥儿,跌跌撞撞的投向王夫人的怀抱。

牢房中的情况不用猜王夫人就知道不会太好,不过他们都是大人了,就是贾宝玉也应该学会照顾自己。

王夫人只管照顾这几个小的,尽量不让他们生病,因为在这里如果生病了,根本不会有人来医治,情况会越来越糟,几乎只有死路一条。

惜春特别懂事,帮着王夫人看顾着几个孩子,就算她不看顾也跑不掉,白天外面有人站岗巡逻,监视着他们,晚上这高门大院一落锁更是插翅难逃。

就算住在院子里,不住在牢房中,也仍然是阶下囚。

贾家被抄了家,人都被关起来,平日里交好的那些身份显贵的亲朋好友全都不见了。

四王八公也没有一个露面,至于金陵四大家族,史家第一个被抄已经不复存在,王家和薛家也在走下坡路,王子腾在升迁回京的路上死了。

王家倒下主心骨,还有几个在任上回不来,京城其他人也都不成器,没人出面来看过贾家的人,王熙凤的两个亲兄弟更是当不存在这门亲戚一样。

反倒是被王夫人放了卖身契的那些丫头们会来看她们,给送东西。

再有自家嫁出去的的两个姑娘迎春,探春和黛玉都来过了,哭的泪人一样。

还有刘姥姥,听说消息之后专门从乡下赶过来,把家里好不容易在攒下的不少东西都卖了,给王熙凤和贾宝玉打点狱中生活。

鸳鸯的卖身契王夫人早就给她了,和同样是自由身的玉钏几人在外面照顾着老太太。

贾母的院子虽然没被抄没,但是整个贾府是一定会被封的,他们在贾府的地方不能多呆,在限期之内也是要搬走的,于是收拾好了东西去投靠了林黛玉。

鸳鸯一向妥帖,又是贾母的大管家,很能撑得起事儿,突然听闻贾府倾覆的噩耗,黛玉也有些六神无主,还是鸳鸯去了林府才稳住局面。

而且身边跟着几个丫头也都是出类拔萃的,倒是把老太太和黛玉照顾的很好。

贾芸也托了他的狱卒朋友帮忙照看。

王夫人有自己可活动的小院子,院子中还种了些蔬菜土豆,可以给孩子们加餐,倒不至于饿了肚子。

宝玉,凤姐儿等人,从一开始的失魂落魄,也渐渐接受了家族倾覆的现实。因为有人打点照顾,没有人因病重去世。

这里环境艰苦,还要受狱卒的奚落嘲笑,再不是曾经的身份地位,曾锦衣玉食的人们也终于都熬过来了。

一个半月后,贾家罪名终于定了下来。

宁国府的贾珍,贾蓉被判处斩。荣国府的罪名轻一些,贾琏和贾赦父子两个流放海南,贾政充军流放东北戍边。

比起东北,自然是海南那一条路更加艰险漫长得多。

贾宝玉因为年纪尚小,并未参与到贾家族人那些犯罪的事情当中,从他往下的男丁都没有受到牵连。

家里的女眷们本来都应该同丈夫一同流放的,不过,皇上顾念着老臣的家族,格外开恩,对妇孺们没有连坐治罪,只是责令她们返回原籍金陵。

宁国府的子孙背上了罪籍,从此不可以科考应试。荣国府没有被波及,子孙仍可以科考。

虽然贾家被一撸到底,也并非没给他们留有希望,只要下辈人用功读书,也能够再重新立起来。这让李纨更加坚定的督促贾兰读书考功名的信念。

贾贵妃娘娘在贾家获罪期间,曾追着皇上求情,御前失仪,被降为嫔,虽然仍然住着凤藻宫,却从一宫主位搬到偏殿去了。

元春被降了级,又没有宠爱在身,根本无法东山再起。她已经意识到皇上是下定了决心要发落贾家,她就算再求情也没用,只会让她的处境更艰难,所以她就不再去挑战皇上的怒气,顶着娘家败落的废妃身份,蛰伏起来。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当初置办了许多祭田,他们回到金陵,靠着地里的产出也不至于饿肚子,能过上有田有地小富生活。

在众人返回原籍金陵之前,宫中的戴权又传出一道皇上的口谕,令贾宝玉不必去金陵,令他参加今年的科举,并且允许其母王夫人陪同留京。

这道旨意突如其来,贾母以她多年的经验认为,应该是在宫中的元春使得力才办成的这件事儿。

贾母要贾宝玉一定要勤加读书,好好把握这次皇上亲自给的机会。简直把殷殷期盼和光复贾家的重任都交托在他身上。

与一个未来的国家栋梁相比,奉旨一同留京的王夫人则十分的不起眼。

众人只以为贾宝玉尚未成亲,还当他是孩子,所以皇上体恤才留下其母照应他。

本来林黛玉也是跟他们一起去金陵的,在金陵老家那边完婚。

可是突如其来的圣旨,打乱了这个计划。

众人只能给两个玉儿匆忙完婚,参加完他们的婚礼,其他人就得返回金陵了。

于是王夫人带着贾宝玉,林黛玉,一家三口留了下来。

没出王夫人意外的是,此次的科举成绩贾宝玉榜上有名,虽然在末尾也算是考上了功名。

他之前的学业并不突出,若是被他曾经的老师知道他这么容易就考上了,简直会认为这是个奇迹。

不过贾宝玉名次靠后,并不显眼。

科举的前几名才可能会被直接授予官职,像贾宝玉这种名次在最后面的,要等到职位空缺出来之后才能够补上。

少则等几个月,多则要等上一两年。

若是曾经的贾宝玉,只要他考上家族自然会给他安排肥缺,现如今可没有那么多的银子打点了。

再次让宝玉意外的是,吏部竟然还真给他授了职,是钦天监的司历。

虽然是九品小官儿,也和一县父母平级了。

更何况还是在京城,自然比做个县令更加体面。

钦天监的职能为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与六部不在一个体系,自有它的招人制度,也很少招收靠八股文考上来的人。

钦天监历来还有一个特殊的规定:本监官不得改迁他官,子孙世业,非特旨不得升调、致仕。如有缺员,由本监逐级递补。

不知道贾宝玉怎么就投了那边的眼缘,据说还是钦天监的长官亲自要的人。

在别人看来辛苦科举之后,却跑到钦天监任职,简直就是自毁前程。

贾宝玉却觉得很高兴,特别是在了解了他的工作性质之后。

他本来就对那些满口之乎者也的读书人不敢冒,觉得他们蝇营狗苟就为了加官进爵,简直俗不可耐。

可是钦天监却不一样,他对工作内容很感兴趣。这里的环境又轻松的多,贾宝玉欢欢喜喜的去上任了。

一开始,贾宝玉成婚之后,王夫人三人只能住在林府,后来贾宝玉的工作稳定之后,又在旁边不远买了一个小院子,算是彻底安顿下来。

昔日的纨绔子弟,今日也能顶门立户了。

王夫人带着那块儿宝玉被召见的次数不多,十年来仅有几次。

可见,当今圣上对于测吉凶之事没有忘却也并不依赖,是一位很懂得克制的圣君。

但是王夫人却清楚的知道,贾宝玉之所以能被留下来考科举授官职,要感谢他的伴生玉佩。

不然这个时候,宝玉也和贾环贾兰一样,在金陵一边种地一边读书呢。

又过了几年,贾兰也考上了功名,来京城投奔二叔和祖母,也同样踏踏实实的做了个小官儿。

贾家没有在京城中消失,却再也不是之前的那个贾家。

作者有话要说:  新世界等我先写几天大纲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