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国戏子 > 102 茶诗会(四)

我的书架

102 茶诗会(四)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宋伯父也在?”

  梅长青嘀咕一声,向后缩了缩身子,他可不像沈临那般“皮厚”,于此等风尘之地遇见长辈,心下难免会觉着些尴尬。

  一旁的沈临却“嘿”笑一声,骄傲道,“如此一来,此次茶诗会倒也是个扬名的好机会。可惜,楼下人此刻只顾沾沾自喜,却不知打错了算盘,有咱小叔父在,岂容他们夺魁?”

  梅长青皱眉,训斥道,“你呀,休要小看了天下士人,扬州人杰地灵,有才之士辈出,我不过才一晚辈而已,没那么大本事。”

  沈临却不以为然,“小叔父过谦了,祖父常感叹,论诗词歌赋,连他老人家也不及您,区区一首诗词,小叔父您岂不是信手捏来?”

  沈富插话道,“大兄,沈老先生果真这么称赞小叔父?”

  “那可不?为兄还能骗你不成?”

  “我的天呐!”沈富一脸震惊的看向梅长青,又见他表情淡然,心道,“小叔父果然是一派高人风范!”立马便化身小迷弟,恭维道,“小叔父,一会儿您可千万要露上一手,也让小侄我长长见识。”

  梅长青摆了摆手,谦虚道,“沈伯父那不过是抬举之言,我且写了几首尚能入眼的拙诗罢了。再者说,诗词乃小道,论及其他,我差伯父远矣。”接着,他又轻笑一声,一脸戏谑的看着沈富,“怕仲荣你这长见识是假,争意气才是真吧?”

  沈富讪笑,“一切都瞒不住小叔父您,不过小侄这“长见识”可不参假,当然,若能再压下那郑狗贼,岂不是两全其美?”

  梅长青不解道,“我观仲荣你才能不差,为何惧他?难道那郑公子之才还在仲荣之上?”

  “非是如此,”沈富摇了摇头,鄙夷道,“他姓郑的狗屁倒灶还行,论才学,他差小侄远矣,就他那本事,一辈子怕连个秀才也中不了。”

  “那为何?”

  沈富苦笑道,“叔父有所不知,郑家与我家一般,也是商户,家里长辈也都交好,可这王八蛋就是不知道哪根儿筋抽了,总看小侄不顺眼。商人再富,可操持的却是贱业,为士人所不耻。是以,商人往往最喜欢结交的便是士人,家父为小侄入学院,可没少给府衙捐银子。郑氏自然也是如此,郑父将家中女子许配给了扬州城的寒门举子,并供其读书。此举子名为许稚然,年纪轻轻便中了举人,颇为有才,虽在春闱落第,却很得学院众位山长看好,认为他之前落第乃时运不济,来年春闱必中进士。此刻,坐在郑经身侧那位便是那许稚然,若他出手,小侄必输无疑。”

  “原来如此。”

  燕小乙一边听沈富诉苦,一边探头看了眼楼下,待看清郑经身侧之人,诧异的“咦”了一声,“九爷,姓郑的身侧那位,不就是那日扇店内立于宋老爷身侧那书生吗?”

  “哦?”

  梅长青就坐在窗侧,探头扫了一眼,回头道,“嗯,还真是他。”

  “小叔父认识许稚然?”

  “不认识,不过也算有过一面之缘。”

  ——

  “阑阁”对面包间内,宋老瞧着阑阁皱眉,总觉着对面一闪而过的面容有些熟悉。

  王先生过来拽了把他的衣袖,微笑道,“老宋,大家伙都在商议着如何命题,你站这儿发什么呆?”

  “哦,”宋老回了神,应到,“没事儿,只不过方才,我似乎看到了长青那小子。”

  “长青?你怕是看错人了,如今府试已结束,他估计早回了钱塘。”

  “那倒未必,府试虽结束了,却不还没放榜吗?”

  “哎——”王先生拍了把额头,笑道,“你瞧我这脑子,只到府试结束,竟忘了还没放榜。不过说起长青这小子,诗才确实惊人,应试时,我看了他的考卷,单论诗赋,莫说是我,怕是你都不及,他才几岁?将来可还了得?”

  “可不是嘛,不如此,如何能得沈梦溪与那位的看重?”

  “也是——”

  正当两人心中感慨时,另一位儒雅的中年人走了过来,“我等争论着如何命题,两位却在这儿偷懒,怕是不太好吧?”

  “老夫可没偷懒,”王先生立马甩锅,“老夫也是过来唤他。”

  “哦?如此说来,一切都是老夫的不是喽?”

  “那可不?”

  “你这不讲理的老东西,”宋老详怒道,“若不是你搁这儿唠叨起长青,老夫早就过去了。”

  “却不也是你起的头吗?”

  “你——”宋老一愣,甩了王先生一个白眼,“懒得理你。”

  王先生得意的指着宋老,笑道,“哈哈——你看,理屈词穷了不是?”

  中年人无奈道,“依老夫来看,你两就是一对狗脸亲家,一会儿不争,就浑身发痒,都一把年纪了也不消停,不过你们口中这长青是谁?也是咱书院学子吗?”

  宋老摇头道,“不是,长青乃钱塘学子,一个让某些人心塞的晚辈。”

  王先生轻“哼”一声,“小人之见,老夫可没心塞,一把纸扇换一首好诗,老夫心里美的很。”

  中年人诧异道,“哦?老王那扇子被人得了?”

  “没错,便是被长青小子所得。”

  中年人叹息道,“唉,可惜了,一把好纸扇,难倒了扬州无数士子,却被一钱塘学子所得。”

  “唉,可不是嘛,想想老夫就来气。”

  王先生见二人长吁短叹,诡笑道,“莫急着来气,怕还不止如此。”

  中年人疑惑道,“哦?你这话何意?”

  王先生看了眼宋老,大笑道,“不可说,不可说也,哈哈——”

  说罢,扯着二人过去命题。

  书桌前,两位先生正在争议,见三人过来,其中一人道,“宋老来的正好,你来评评理,老夫说以时景为题,考考学子们的急智,他个老货却执意要以“意”入题,考学子的底蕴,老夫敢肯定,一首蕴意深远的诗词,场中大半学子短时间写不出来,岂不浪费精力?”

  另一人反驳道,“优胜略汰,比诗词,管他几个人能作出,哪怕只有一人写出,那他便是大才,就是今晚的“诗魁”,如此简便,有何不可?”

  “你——”

  二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又争执起来。

  “好了好了,”宋老挥手将二人止住,“这还不简单嘛,反正长夜漫漫,有的是世间,不如今晚就比上两场,老刘喜欢诗,想考急智,那便以“夏”为诗题,老马喜欢词,想考底蕴,那便以“情”为词题,择诗才前十者写词,岂不一举两得?”

  二老对视一眼,眼睛一亮,皆点头道,“好”。

  
sitemap